污水预制泵站是传统的结构装置上进行了改进不少,现在污水预制泵站装置的使用性能比较的好,对于吸收性能的影响非常的大。也不可能会出现死水区等问题的产生。那么,污水预制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哪些,现在与小编一起来看看。
在传统预制泵站中,前池、进水池是预制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内水流状态对泵站装置性能,特别是水泵的吸水性能影响较大。如流速分别不均匀,可能出现死水区、回流区及各种漩涡,发生池中淤积,造成部分机组进水量不足,严重时漩涡将空气带入进水流道,使使泵效率大为降低,并导致水泵汽蚀和机组振动等。
基于以上考虑,规范对水泵的前池作了较详细的规定,要求扩散角应小于40°,底坡不宜陡于1:4。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由于整体为玻璃钢圆桶,且由于尺寸一般较小,根本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污水来水量不大时,可能问题还不大;当污水流量较大时,可能会出现漩涡等情况,造成水泵效率降低,建议一体化泵站设备厂家在出厂前利用水工模型试验对进水布置的合理性作验证。
由于污水提升泵站的作用是将低处的污水提升至高处排放,故一般设置在较低的位置,且埋深一般较大,考虑到水泵的淹没深度及泵站的有效水深,一般泵站深度需达5米以上。
由于一体化泵站为复合缠绕玻璃钢筒体,故只能采用大开挖方式施工,在地质情况较好,场地空间较大的区域,一般不成问题;但在地质情况较差,场地大开挖施工局促的地区施工时就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一般传统污水泵站可能选择沉井法施工泵站主体,而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无法做到这一点,大多只能通过打钢板桩、逆做法等施工方法施工,泵站的建设费用及施工所需时间大大增加,一体化泵站相对于传统泵站安装简便的优点将大打折扣。
据说有些地区在安装一体化泵站时,先采用沉井法施工,然后再将一体化泵站安装在沉井内,这一做法无疑是多此一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般在中大流量的传统污水泵站中,考虑到后期清掏维护,一般将污水泵站设计成两格,一格封闭清掏时,另一格仍能正常使用。而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无法做到这一点,后期养护的便捷性存在一定的疑问。
综上所述,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由于目前一体化泵站厂家较多较杂,部分厂家只是对玻璃钢桶体和潜污泵作简单的组合,长期使用的稳定、安全和便捷性有待考验。建议建设单位在选择时,尽量采用可靠的大品牌,并推荐在较小污水进水流量或对用地有苛刻要求的场合使用,在中大流量或特别重要的污水泵站设计中仍建议采用传统钢筋混凝土泵站。